热搜词: 微信 , QQ , iphone , wps , excel


文丨锌刻度,作者丨孟会缘,编辑丨黎文婕

” 压泡面神器 “Kindle 竟然要退出中国了?不,它只是卖断货了。

近日,因亚马逊中国官网上的 Kindle 全线产品显示无货,京东的 Kindle 官方自营旗舰店同样出现大面积无货现象,加之此前就被关闭的淘宝旗舰店,Kindle 被 ” 退出中国市场 ” 的传闻淹没。

对此,亚马逊中国的最新回应是:” 我们致力于服务中国消费者。消费者可以通过第三方线上和线下零售商购买 Kindle 设备。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深受消费者青睐,部分机型目前在中国市场售罄。”

可销量犹在,口碑却回不来。存在感低到只能用来压泡面的 “Kindle 们 “,在不少用户眼中早已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 ” 鸡肋 ” ——硬件的使用体验比不上手机阅读 APP,内容的丰富实惠敌不过不要钱的盗版资源。

但电子阅读器这种看起来已经过时的文字载体,竟然引得硬件设备商文石、内容提供商掌阅等纷纷投注?

从 ” 阅读器一哥 ” 到 ” 压泡面神器 ” 的魔幻人生

回首 Kindle 迄今共 15 年的人生,作为第一批吃到电子阅读器红利的典型产品,在本土市场曾创下 “5 个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 ” 的壮绩不说,其初入中国市场时的表现同样不俗——自 2013 年 6 月 Kindle 正式进入中国那天起,一次次的亮眼销售数据,让其稳坐在 ” 电子阅读器一哥 ” 的位置上。

到了 2018 年,中国已经成为亚马逊全球 Kindle 设备销售第一大市场。据亚马逊中国曾公布的数据显示,入华五年,Kindle 电子书阅读器在中国已累计销售数百万台。当时,Kindle 中国电子书店的书籍总量近 70 万册,较 2013 年增长近 10 倍。

当然,此时国内已有部分企业从中看到了电子阅读器的发展潜力,纷纷投身数字阅读领域,如掌阅科技、小米、文石等,使得电子阅读行业逐渐走向百花齐放,竞争也开始变得激烈。但从具体的销售表现来看,Kindle 仍占据着龙头位置。

京东自营商品的销售评价数据显示,亚马逊 Kindle paperwhite 第四代已经积累了 20 万 + 的评价量,小米多看及掌阅的销量最高的电子书阅读器评价数量均在 5 万 +,文石 BOOX 销量最高的产品评价数在 1 万 +。

包括这一次退出中国的乌龙事件,实际是 ” 售罄 ” 而非 ” 退出 “,其实也说明了 Kindle 在国内电子阅读器市场的畅销程度。

据相关报道,在亚马逊官网等海外渠道,Kindle 的部分型号也同样处于缺货状态。有业内人士表示,这一情况并非只出现在国内,应该是芯片短缺导致全球性的供货不足。

那么 Kindle 到底是怎么从国内 ” 阅读器一哥 ” 沦落到 ” 压泡面神器 ” 的呢?乃至于连官方都忍不住亲自下场,积极认领这个与其实际功能八竿子都打不着的称号?

据相关新闻报道,就在 2019 年 3 月 22 日这天,彼时的 Kindle 在天猫还在正常营业,它在天猫 APP 首页滚动栏投放了一则图片广告,其主角新品 Kindle 的下方压着一桶方便面,附带的宣传语是:” 盖 Kindle,面更香 “。

Kindle 的广告认领了 ” 压泡面神器 ” 的称呼

或是为迎合用户、或是自嘲式炒作,这一次广告营销在出圈同时,也道破了其产品的尴尬之处——用户在购买 Kindle 之后,使用频率并不高,聊胜于无的存在感,让用户不再小心翼翼地对待这个价值几百上千元的设备,而是直接把它拿来当做板子用。

有用户曾在社交平台发出的感叹:” 一个人说 kindle 是压泡面神器,有点意思。满屏都说这个梗,就像不笑硬咯吱一样尴尬。买了 Kindle 不用,只用来压泡面,这很光荣吗?”

在 # 亚马逊电子书业务要退出国内市场 # 的话题广场上,一位网友的回复或许说明了一切,” 这个产品的最大的问题在于,纸质书的衰落同时也是书籍的衰落,也是阅读习惯的衰落和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。短视频,短文改变了人们的习惯,书籍只能属于一部分专业人士,仅此而已了。”

软硬件都有代替品,消费者只是单纯不爱了

Kindle 口碑的改变,与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变化不无关系。

最初,Kindle 吸引用户主要在于三点:其一是墨水屏更接近阅读纸质书籍的效果,比起单纯的电子屏更加护眼;其二是功能简单,用它看书可以完全避免其他娱乐、社交软件的干扰;其三是不断扩容的电子书商城,其便携性和笔记数字化等功能都可圈可点。

从这些优势也可以印证亚马逊创始人杰夫 · 贝佐斯的观点,即 Kindle 想要成功,必须将其作为一个 ” 严肃的文化载体 “。然而事实证明,在消费升级的整体趋势下,只把自己当做纯粹的阅读工具,难以满足消费者持续上行的消费需求。

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第十八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,在阅读形式方面,倾向 ” 一本纸质图书阅读 ” 的成年国民占比为 43。4%,” 在手机上阅读 ” 占比 33。4%,” 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占比仅为 8。6%”,听书占比则为 6。7%。

不难看出,在数字化阅读细分市场中手机阅读形式早已 ” 占山为王 “,” 听书 ” 作为后起之秀赶超电子阅读器的态势十分明显。反观 ” 电子阅读器 “,尽管整体占比相较于上年 7。8% 的占比稳中有涨,但相较于前两者的快速崛起,已然早早摸到了发展天花板。

以 Kindle 为例,用户只能通过其看到亚马逊书城里有限的电子书,且在用户使用过程中,还发现了诸多不便之处:墨水屏刷新率低,翻页阅读时会留下残影;只显示黑白两种颜色,无法阅读 PDF 书籍和彩色图文;虽然标榜护眼,但实际效果难以衡量。

就像曾经盛行一时的 MP3、MP4 等功能单一硬件设备,最终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惨遭淘汰,而集游戏、影音、电子书等多功能于一身的手机,凭借其搭载着越来越多的功能,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工具。

数据显示,2020 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接触时长为 100。75 分钟,人均每天电子阅读器阅读时长仅为 11。44 分钟。

正如智能互联网专家项立刚所言,Kindle 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产品竞争力,操作体验也不是很好。此外,整个电子阅读器市场也比较小众,对于亚马逊这样一家国外企业而言,在中国的运营成本比较高,利润水平也不是很高。

掌阅、小米、文石等竞争对手,虽然通过具有有声、彩色等优势的同类型产品,对 Kindle 产生了一定的冲击,但最后弯道超车的更大可能是将数字阅读生态做得越来越好的手机。

掌阅电子阅读器

移动硬件只能用来压泡面的话,那软件生态总有可取之处吧?确实,亚马孙引以为傲的藏书量方面,Kindle 号称藏书量 70 余万册,大多数情形下,用户想看的书基本都能在 Kindle 找到。而国产品牌里,作为唯一有书城的阅读器掌阅书城,其藏书量也才 60 余万册,仍有追赶的空间。

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,还需要明白 Kindle 是电商平台读书品类扩充阅读硬件产品,与之类似的还有当当阅读器、京东 JDread 等;汉王、文石等品牌应归属于阅读器生产厂商(可搭载第三方书源);至于掌阅、微信读书等则是阅读 APP 的配套产品。

不过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,这些产品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——盗版。国内市场根深蒂固的 ” 免费 ” 阅读习惯,对付费买断制度下的 Kindle 并不友好,且 Kindle 用户还有下载盗版将之上传后再阅读的捷径。

根据新京报贝壳财经的视频报道,互联网上除了个人制作和分享的盗版书资源,还有不少专门从事书籍破解和转售的盗版从业者。在他们的网站、维信工众号或其他平台上,原价 10 元、20 元的电子书,可能只以一元、两元的价格出售,而书籍的内容就是从正版书破解而来。

但针对偏好免费的用户习惯,其他国产品牌较之 Kindle 就有一定的退后空间。比如微信阅读的 ” 无限卡 “、” 福利场 ” 功能,就能让用户从中获得免费阅读体验,而汉王、文石等可搭载第三方书源的阅读器,则能直接搜索到免费的资源。

此外,南京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周耿还指出,Kindle 不像阅读 APP,能预测销售比较好的书并购买图书版权,在后续内容的更新上也跟不上。

可见其软硬件的竞争优势都不似从前,即使仍有堪称 ” 一哥 ” 的销量,Kindle 却不再是不可替代的那一款阅读器了。

他们为什么要死磕非刚需的电子阅读器?

对比功能丰富的手机,电子阅读器既非刚需、又无特殊用处,且需求还很小众,为什么会引得业内硬件设备商、电信运营商、内容提供商等竞相逐鹿?

” 这些公司做硬件只是虚晃一枪,瞄准的是整个网络文学市场。” 此前,艾媒咨询董事长张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,阅文、掌阅等纷纷推出自己的电子阅读器,绝不简简单单想卖硬件,因为以此为入口,背后是一个巨大的生态链。

灵感还是来自 Kindle。在 Kindle 发售之初,每卖一台 Kindle 亚马逊就要亏损 2~3 美元,但亚马逊丝毫不慌,因为其主要通过用户消费数字内容来赚取利润。换句话说,买了硬件设备就相当于绑定了其后端生态,如此一来,亚马逊在数字阅读方面就建立起了生态闭环。

换句话说,作为电子阅读器品牌,同时也是书籍等网络文化知识平台或者销售平台,有了电子阅读器,就能凭借自身的内容资源供给用户,实现用户的留存与持续订购服务。

虽然手机正在以碎片式阅读不断抢占电子阅读器的市场空间,但需要留意的是,当移动阅读 APP 逐渐成为重要应用品类,实际也是在潜移默化地培养更多有线上阅读习惯的消费者。

相关数据显示,无论从需求端还是供给端,数字阅读市场都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。预计 2021 年我国数字阅读行业市场规模可达 345。9 亿元。在此情况下,尽管使用手机阅读的用户占绝大多数,但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越大,电子阅读器的待转移用户规模就越大。

这不光是电子阅读器品牌突围的机会,其实也是在线阅读平台打破红海竞争局面的机会。因为在流量红利消退的现状下,线上阅读行业内卷加剧,平台想要找到新的流量增长点,就需要跳出平台和平台间的竞争维度。

现阶段,Kindle 之类的电子阅读器或许之于消费者只剩下压泡面的意义,可阅读厂商们开发电子阅读器的底层逻辑还在。

只是,消费者对电子书已成 ” 鸡肋 ” 的反馈也不容忽视。因此外界可以看到,国内的厂商已经开始尝试将原本较为单一的阅读硬件,做得像手机一样能适配于多种应用场景。比如将电子书阅读器和书写笔记、语音转写、收发邮件等功能结合在一起。

搭载了智能办公功能的汉王科技电子书

据相关媒体报道,近期汉王科技发布的一款手写电纸本产品 1001,就采用了安卓开放系统,能让电纸书拥有更好的系统兼容性,像是使用不同种类的 App 用来听歌、听书以及做手写笔记日程记录等,让其使用场景不再局限于读书。

但消费者是否买账,电子书是否就此找到了新的发展亮点,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。

相关推荐